西德的Sartorius公司早在1927年即开始生产商品微孔滤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美国密理博公司的开发,使微孔滤膜有了很大的发展,因而现在密理博公司已称为生产微孔滤膜的权威,几乎所有生产微孔滤膜的工厂都有按该公司所订尺寸及孔径规格的产品,即使有不太合理处,也是依式照搬。
微孔滤膜除了有不同材质外,尚有多种孔径规格,对于孔径指标的称为,国外各厂大都使用“平均孔尺寸”一词,几乎都不予明确地称为“孔直径”由于密理博微孔滤膜以汞压入法测得的孔径分布曲线,其半径峰值正好接近于指标孔尺寸,所以对于孔径的指标或者孔尺寸的含义有必要讨论一下,一遍统一认识,利于测孔滤膜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半径”一词除学术上或科教书中常被使用外,习惯上对圆形的孔、管、柱、棒、筒的度量,都是用直径而不是用半径标示,中外一样。即使用“尺寸”这个词,其含义也是直径。其次,在测定微孔滤膜的阻留性能时,所采用的标准物料如细菌、颗粒,都以其直径为准。而且较老的产品说明书也有注成“平均孔直径”的微孔滤膜的孔径虽然十分均匀,可是商品宣传中常被描绘过度,有的还注明其孔径变差正负10%,并给人们以全部是玩去的毛细孔道的影像,可是实际却并非如此,微孔滤膜截面在电子显微镜下,它的结构与普通塑料海绵十分相似,都是些蜂窝状的框架,并无规则的管状通道。而通常所采用的几种测孔的方法,多因假设条件偏离实际,以致结果多不相同。
汞压入法是测定多孔体孔径的经典方法,根据将汞压入毛细孔时所克服的表面张力来换算孔的大小,将对应压力下压入的汞体积作为各个孔径的孔容。以孔容除以孔径标绘出孔径分布曲线。实际上膜中存在的并非直通孔道,汞会先进入膜中蜂窝状框架的较大“窗户”,并立即充满“蜂窝”使这时所记录的孔容都归入相当于大“窗户的”孔径,因此可能使叫小孔的孔容变得偏小,即峰值偏大。如果是不对称性的膜,汞将从孔较大的支撑层一侧进入,这就更与实际阻留性能偏离。
Sarotrius公司微孔滤膜产品在样本中也注明按汞压入法测得的孔尺寸为依据。可是以说明书的规格表中可以看出,他们不同材质但孔尺寸相同的膜,其通水量大多相同而气泡点却相差很大。这说明很可能他们是以流速法来控制孔尺寸的。
Hagen Poiseuille流速法是测定膜平均孔径时常被引用的方法,由于此法不能测定孔径分布,不易显示膜的有关特性,而且微孔滤膜的通道形态和液体流动途径与该法所假定的直通毛细管情况相去甚远,尤其对于很多具有不对称孔结构的膜品种更难适用。
所有微孔滤膜的产品规格中几乎都有“气泡点”一项指标,所谓气泡点乃指加压空气(或氮气)通过完全润湿的滤膜产生第一个气泡时膜两侧的压力差,他代表膜试样中最大的孔。气泡点法简单易行,广泛用户产品质量控制和使用时的检查,但是由气泡点计算所得的只是最大孔径,此值常较产品的规格指标大数倍。由此,人们常认为由气泡点计算的结果是由于孔形关系而远远超过了说明书中的孔径误差。
实际上,“平均孔径”指标并不能完全表示微孔滤膜的过滤性能,孔径分布不同的同孔径膜,其阻留性能不一定相同。而且过滤效果还与膜孔的结构,材质与过滤物料的亲和性等等有关。所以膜的质量控制,最终还必须包括实际过滤效果的测试。此中最常用的是细菌过滤实验,因为在要求严格的医药和生物界的使用中,必须对某些细菌能达到100%的截留效果。
3044永利 品牌的微孔滤膜耐受力强,低溶解性,具气通量大、高微粒截留率、耐温性好、抗强酸强碱、有机溶剂和氧化剂,耐老化及不粘。其材质分为水系滤膜和有机系滤膜两大类别,鉴于微孔滤膜的分离特征,微孔滤膜的应用范围主要是从气象和液相中截留微利、细菌以及其他污染物,以达到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